婴幼儿腹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惕秋冬季节,这种病发病率增加23倍 [复制链接]

1#
北京湿疹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1岁半的文文(化名)昨天开始拉肚子,一天要拉10多次,焦急的文文医院就诊,一查竟是感染了轮状病*。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2月,是轮状病*的高发季节。记者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院、医院医院了解到,近期轮状病*相关性胃肠炎的发病率比春夏季节增加了2-3倍。

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主委胡丹丹教授,请她给出防护指引,她表示,越小的宝宝,感染轮状病*的几率越高,病情也越严重,所以根据经济卫生策略,2岁以前的宝宝最好能及时接种轮状病*疫苗。

秋冬季高发,门诊出现小高峰

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2月,是轮状病*的高发季节。胡丹丹介绍,近期广州市妇儿中心儿内科的门诊量出现了一个小高峰,轮状病*相关性胃肠炎的发病率比春夏季节增加了2-3倍。

6月龄-2岁是轮状病*腹泻的高发年龄。轮状病*感染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有的可能无症状,也可能轻则发热、腹泻,重则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研究显示,轮状病*感染患儿也易合并肝、心肌损害等。

“小患者多数以呕吐、腹泻、发烧这三大症状为主来就诊的。”胡丹丹说,患儿持续呕吐和水样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出现尿量减少、哭泣时没有眼泪、口舌干燥、眼窝凹陷、囟门下陷、皮肤张力降低、精神萎靡、嗜睡、软弱无力等表现。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症状需紧急就医,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图文无关图/视觉中国)

家里卫生条件好也可能感染

轮状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隐性感染者和病人。

“有的家长说,我们家里卫生条件这么好,怎么还会传染轮状病*呢?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很少外出,也没有参加过集会,待在家里还会感染,家长就很疑惑。”胡丹丹说,这个不难理解,因为轮状病*可以在手上存活数小时,在玩具表面存活数天。父母,或者年长的哥哥姐姐外出时有可能被感染,将细菌带到家里,再通过接触把轮状病*传染给小年龄段的婴幼儿,导致婴幼儿发病。

胡丹丹表示,监测研究显示,感染年龄越小,病情可能会越严重。所以,预防轮状病*感染,要从小年龄段就开始做好疾病预防。

治疗:两大误区要警惕

胡丹丹介绍,对于胃肠炎,很多家长第一时间会考虑是吃错东西引起的细菌性胃肠炎,看到孩子拉肚子,就会给孩子吃抗生素,这其实是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细菌感染的,在儿童急性腹泻病里,病*性的发病原因占比高达90%,只有10%可能是因为吃了不洁食物等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所以如果家长盲目用抗生素,不仅不能起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孩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腹泻加重。”胡丹丹说。

临床上另外一个常见的误区是,不少家长会向医生索要“特效药”。

胡丹丹介绍,因为轮状病*感染引起的腹泻通常会比较严重,有的孩子一天拉10~20次大便,而且小孩可能又伴有发烧,烦燥哭闹,家长就会特别担心,会向医生索要抗病*药等,希望孩子吃了症状能马上好转,“遗憾的是,目前治疗轮状病*感染并无特效药。”

胡丹丹介绍,针对这种疾病,大多数是给予口服补液盐等来预防孩子脱水,如果孩子已经有脱水症状,通常是通过输液来纠正脱水状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帮助孩子渡过急性期,让孩子自然恢复。“所以,家长着急是没有用的。”

感染过轮状病*,依然有再感染的可能

临床上,有很多家长问,我小孩几个月的时候已经感染过轮状病*了,为什么现在还没到半年又感染了?不是应该有免疫力了吗?

胡丹丹介绍,一项流调研究显示,我国-年≤5岁的儿童中流行的轮状病*G血清型中,G1、G2、G3、G4、G9覆盖率达98.6%。所以,孩子第一次感染的很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血清型,针对这个血清型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但对其他几种并没有免疫力,所以他有可能感染另外一种血清型轮状病*。不管他被哪一种类型的轮状病*感染,临床表现都是呕吐、腹泻、发烧,所以家长就会觉得孩子怎么感染了一次又一次。

预防:最好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轮状病*传染性很强,勤洗手不足以预防感染。轮状病*腹泻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预防轮状病*,最好的方法是接种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从宝宝6周龄开始尽早接种轮状病*疫苗,早接种早保护。

“越小的宝宝,感染轮状病*的几率越高,病情也越严重。所以,根据经济卫生策略,我们推荐小于2岁的宝宝要及时接种轮状病*疫苗。”胡丹丹提醒,轮状病*疫苗的接种时间非常重要,一般在孩子6-12周龄时就可以接种第一剂了,家长带孩子第一次去社区做健康保健和接种疫苗时可以提前询问工作人员。

除了接种疫苗,日常生活中预防轮状病*感染,一定要做好卫生管理,包括勤洗手,勤通风,保持食物、水源的干净,不集会,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处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通讯员:周密、张灿城

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