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14年饿死
谁当反思
日前一则大学生宅家14年饿死家中的新闻报道之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有人认为是教育体制之过,有人则质疑社会就业机会不公,看待大学生宅家14年饿死家中的事件,不同的人也是给出不同的观点。
笔者认为,大学生宅家14年最终被饿死是一起特殊案例,但这起特殊案例也敲响社会危机的警钟。造成宅家14年饿死的原因有很多,有家庭教育之失也有社会教育之过。通过这起极端案例,我们不妨审视一下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足与弊端,正视目前社会上啃老族日益严重的问题。
笔者认为,大学生饿死家中是啃老一族的极端表现,所谓的啃老族指的是,一部分人大学毕业生自恃高学历,不愿意从事较低的薪资工作,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依靠着父母供养。有一份调查显示,20%的受访毕业生,因就业挑剔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悲剧中的主人公正是这样一种人,辞去教师岗位选择回到乡下,是逃避社会的表现,也是崇高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巨大落差所致。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应该与社会就业相接轨,让很多拉近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避免毕业生步入社会后,产生巨大的落差感。
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这样的人群出现增加迹象。尤其是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啃老族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了高等教育,接受到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让一部分人懂得了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客观而言这种心态,不利于毕业生找到合理的工作。各个大学也应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思想教育,树立依人者危,自立者强的观念。同时为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就业规划与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
国家辛苦培养的知识分子,到头来落得个饿死家中的结果,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国家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积极回报社会,避免加入啃老一族,国家也应该重视啃老族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所造成的威胁。
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压力沉重的背景下,啃老族的壮大,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加速人口红利的消失,导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步伐放缓,甚至可以引发社会经济的倒退。
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是,跟随式的增长向创新式增长模式转变,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悲剧中的主人公原本可以为中国经济与社会转型贡献一份力量,可惜事与愿违,避免悲剧的重演也是对死者的最好告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