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今年种不种?
东光县小邢村民正在播种腹膜棉花。
张俊琴
摄
□本报
张俊琴
又是一年植棉时。
今年国家将在新疆试点棉花直补,而其他区域棉花*策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我省棉农植棉意向如何?日前,从走访的部分棉区获悉,不管*策如何确定,由于植棉成本不断上升,比较效益持续较低,棉农植棉积极性下降,棉农减少面积已成定局。
春暖花开,大地一片绿意。走访了邯郸、邢台、衡水等几个传统植棉区,沿途看到除了蔬菜大棚,田里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绿油油的麦苗,预留种植棉花的白地较少。
了解到,今年新疆将试点棉花“直补”,而其他地区*策尚不明确。
“国家若不收储了,今年打算把预留的5亩棉花地改种辣椒。”鸡泽县吴官营乡八家寨村高运起介绍说,去年收成相当差,但植棉亩均成本866元(包括土地、农机耕作、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灌溉、拾花等),较上年同期上涨17%;籽棉亩均单产165公斤,平均售棉价格4.25元/斤,全年亩均收益520元。当地小麦单产450公斤、最低收购价格1.12元/斤计算,小麦亩毛收入1008元;玉米单产510公斤、最低收购价格1.10元/斤计算,玉米亩毛收入1122元,一年两季粮食的种植成本为1000元/亩,亩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植棉收益约高出50%。今年他担心,国家取消临时收储*策,棉花价格会大幅度下降,所以打算改种收益相对好的经济作物。
据衡水冀州农业部门调查了解,预计当地今年种棉面积将在24万亩左右,同比下降20%,农民多选择改种玉米、小麦、西瓜、大棚蔬菜等省时省力的经济作物;枣强、故城、景县等三个重点产棉县预计今年植棉面积也将下降15%—18%不等。初步预计2014年衡水植棉面积为135万亩,较2013年的162万亩下降16%-17%,创历史低点。
另据全省各棉花主产区农业部门调研,今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预计减少15%。
除了棉花收益低以外,劳动力严重流失,农村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赚钱,种棉用工量严重短缺也是导致植棉面积低的因素。据了解,吴官营乡属于传统植棉区,尽管个别地块比较适合植棉,但随着农副产业的发展,农民进城打工的收入在2000元/月以上,而且生活有保障,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当地棉农表示,如果今年国家取消收储,籽棉收购价格将会下降,就放弃植棉。
“现在基本上农民植棉面积都不大,成方连片的棉田几乎没有,这样生产效率极低,也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统一管理、喷药、采摘等集约化经营。”省棉花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棉花品种多、乱、杂现象也十分突出,制约着当前棉花种植业的发展。
回顾2013年,国家出台了棉花的收储*策,保证棉农的利益,这也造成了国内外棉价严重倒挂,削弱了下游纺织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走访中发现,虽然2014年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地区只有新疆,但一部分棉农对棉花是否还有收储*策以及其他惠农*策充满期待,想等*策明确之后再做安排;另有一部分棉农认为内地既无收储也无补贴,准备改种别的作物或外出打工。
“不管*策如何确定,由于植棉成本不断上升,比较效益持续较低,棉农植棉积极性下降,棉农减少面积已成定局。”业内人士介绍说。在这样的预期下,从长远来看,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是棉农和棉花产业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