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有一套体质学说,将所有人分为9种体质,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调养方法。
如果能认清自己的体质,相当于找到了健康快捷键,根据自己体质适当饮食才是最有效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调理方面,有几个常出现的谬误,今天一起来探讨:
01-不辨体质吃偏方-
不是说,偏方没用,只是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都有独特性,所以就算患上同一种疾病,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与转变过程。
一种方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也尽不相同,一定要认真了解食物及药物是否适合自己身体体质,千万不要盲从网络或其他古老偏方等非专业意见。
02-不辨体质,食用过量补品-
花胶,虽然营养丰富,滋阴补肾,但痰湿及湿热体质的人食用牛奶炖花胶反而会引起体内湿重。
这类人群通常会有身体疲倦乏力,食欲差,大便稀烂等表现,这都是脾虚的症状,不宜进补过多,清淡健脾祛湿的汤品更适宜。
03-体质不是只有寒底或热底-
▎体质只有寒底和热底吗?还有中医常说的“虚”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问题,相信很多看过中医的人都会忍不住去问,但寒热只是用作反映身体阴盛阳衰的测量标准。寒性体质肤色苍白偏喜暖饮手脚冰凉怕冷、大便稀身体局部疼痛,遇寒后加剧热性体质嘴唇偏干
尿少颜色偏*
脸色偏红、眼干
常口渴爱喝冷饮
大便偏干、硬、容易便秘
比如当偏寒体质与偏热体质的人同时患上感冒,身体就会有不同的症状。偏热体质的人也会有寒,偏寒体质的人也会有热。所以想要了解自己的体质,不但要知道什么是寒、热,也要知道什么是虚、实。?实是过多的状态打个比方:一条塞满车辆的道路就是“实”,因为车太多了造成了拥堵,这就像我们体内如果是“实”的状态,身体就会反应出气滞、血瘀、痰湿、湿热形成一个过盛的现象,最后导致经络不通。?虚则是不足的状态常见虚的体质,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如果一条没有车辆行驶的道路就是“虚”,而身体做出的反应就是脏腑虚弱,气血亏虚成一个不足的现象,最后导致经脉得不到适当的滋养。04-乱喝凉茶退火-▎热分虚热和湿热,并非每个人感到热气,都需要饮凉茶。我们常见的湿热体质,适合凉茶之类为身体清热,但如果身体是阴虚体质即虚热,此时饮用凉茶等寒凉物时,就会破坏体内正常水平的阳气,反而身体变虚弱。实热发热
出汗
口渴
脸红
虚热热
盗汗
五心烦热
两手心、足心发热
自觉心胸烦热
实热原因:①常因感染、风热、暑邪或平日饮食不节,过量食用辛辣燥热食物。②阳邪入侵人体,阳气过盛的亢奋状态。虚热原因:①常因久病、长期夜睡,心情不愉快使阴气受损。②脏腑缺乏滋养,阴分亏虚,阳气相对偏盛,虚热因而产生。
05-常吹冷气和喝祛湿茶为身体祛湿-春天天气潮湿,空气湿气浓度大,故而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冬春之交人容易昏昏欲睡,身体沉重,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湿气重的原因有内外之分,相应地湿气也有内湿与外湿。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有些人喜欢吹冷气除湿,但其实被冷气直接吹会导致皮肤毛孔开闭功能失常,影响排汗功能而阻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加剧湿邪积于体内。而过低的温度导致寒气过重,更招惹寒邪气入侵体内形成寒湿。所以寒湿体质的是不能喝祛湿茶,湿热体质的人最多一周喝两次。因常喝祛湿茶只会令脾胃越来越虚,身体越喝越湿。寒湿过盛者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大便如稀水状,忽然腹痛、肠鸣,伴随感冒症状,有怕冷,发烧,头痛,关节酸痛等。体味重的人多数属于湿热症状,同时伴随有大便不干净,有口气和寒湿不同湿热的症状,有感觉烦躁口舌及腋下生疮,口干口苦眼干,小便偏*短赤等。体质主要遗传父母,但体质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会根据人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工作性质、情绪、居住环境及气候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只有正确认识了自己的体质,加上正确的养生保健,才能调和身体保持平衡,达到健康的目的。良仁「小秘方」1人份量「厚朴花姜茶」此方适合寒湿体质人士饮用材料:厚朴花6克生姜三片,红茶6克,红糖适量(亦可不放)做法:将厚朴花剪碎与茶叶一起放入保温瓶(可先冲洗一遍),冲入热开水泡10分钟,加入红糖或不加。「淡竹叶绿茶」一周可饮用两~三次材料:淡竹叶9克,绿茶叶适量,蜜枣2枚做法:把淡竹叶和蜜枣剪碎,放保温瓶(可开水冲洗一遍),再放绿茶叶和热开水泡十分钟即可,可反复冲泡至味淡。下一篇我们将告诉您怎样辨识质了解自己的底子才能从饮食改善体质?温馨提示?
汤膳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想了解更多体质调养汤,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