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华药海》、《经效产宝》、《实用中药辞典》、《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中华临床中药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中医里头可以“留住阳气”的一味药。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什么是“留住阳气”?难道,阳气还能丢了不成?
我跟你讲,阳气确实有丢失的可能。你还别不信。
给你举个例子吧。
就在去年,我的一个老朋友找到我。他是搞西药研发的,问我一个问题。这就是,他的父亲年事已高,总流口水,夜尿还比从前多,一夜起来三回,这事儿该怎么办。
我问,老人家是否平时怕冷,或者便溏,小肚子发凉?
他说,家父手脚四季欠温,冬天在家里需要穿棉裤。腹泻谈不上,但大便不成形,日常多吃温热的。
我说,这个情况,考虑脾肾阳虚,上不能摄唾,下不能缩尿。我告诉他一个办法——
准备中药益智仁5克,研成细粉,并准备糯米50克,食盐适量。糯米入砂锅,加水毫升左右,用文火来煮粥,等粥快熟的时候,加入益智仁粉,加入食盐,搅匀稍煮片刻即可。每天早晚温热服用。
我还嘱咐,如果老人家舌红苔*,平时口咽干燥,切忌服用。
当时是冬天。后来等开春了,他遇上我反馈说,老人家用上这个办法后,夜里小便频多的毛病确实改善了很多。白天流口水的现象也有所缓解。
读者朋友,你记住,这个中药益智仁,就是我今天要说的,可以“留住阳气”的中药。上文老人所出现的问题,就是体现出“阳气流失”的问题。
什么意思呢?
中医讲,阳气有固摄的作用。一个人,如果脾阳不足,脾固摄的作用就减弱。在上,人就会流口水。藏象理论说,涎为脾所主。在下,人就会爱上厕所,便溏,大便不规律,甚至腹泻。这是脾阳不足,运化失常所致。吃进来的东西,不能化作精微物质,只能一股脑地往下走,排出来。
上述是脾阳不足的表现。如果肾阳不足,肾的固摄作用就减弱。这通常表现为尿频,夜尿多,尿色清长。夜里阳气更虚弱啊,所以尿频更容易在夜里表现出来。另外,还可以表现为男子的痿遗之疾,出现生殖功能障碍。
这个时候,你不能放任不管。你要是不管,唾液也好、尿液也好,它们可都是能载气的啊。它们流失得越多,体内阳气也就跟着失散越多。到最后,会加重脾肾阳虚的问题。这就是阳气在流失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脾肾两虚,上不能摄唾,下不能固尿的问题,在冬季老年人,以及部分女性身上,容易见到。尤其是年事已高,肾阳不足的人,更多见。肾阳不足,无法温煦脾阳,所以连带着出现脾阳虚弱啊。你看有些老人,坐在外头晒太阳,动不动就流口水,弄得脏兮兮的,这就要考虑脾肾不足的问题。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想办法,把阳气留下来。
怎么留呢?我前面所说的益智仁,就是一味不错的中药。我称之为“留住阳气”的中药。
这个益智仁,它其实是姜科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实。这个东西做成药以后,多像一个纺锤,长不到2厘米,直径不到1.3厘米,表面综色。你要是细看,会发现表面有隆起线。这个东西气味芳香,盐制用或者直接生用,还有炒着用的。相对来说,盐用入肾的效果更好一些。
这个东西,中药学传统理论认为入脾经和肾经。入脾经,能温脾,补脾阳,改善脾虚流口水的问题。这个事儿是有现代药理学研究依据的。研究发现,这玩意儿确实可以减少唾液分泌。有些人用它,甚至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入脾经,暖脾胃,自然就能改善脾胃虚寒导致的腹痛,便溏,吃凉的就拉稀等问题。这就是对虚寒泄有治疗作用。
另外,它还入肾经。入肾经,暖肾气,就可以增强肾的固摄作用,从而改善尿频。现代研究发现,它确实有抗利尿作用。
所以说,这个益智仁,它就是一味通过温补脾肾,而实现固摄作用的药材。它是能“留住阳气”的中药,绝非浪得虚名。
另外,说起益智仁,我们可能会想到它能促进大脑功能。这个事儿,古人通过“益智仁主脾,而脾主智”的角度来解释。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它确实可以对记忆力、学习能力产生促进作用。可见,古人说它“益智”,不是没有凭据的。
那么,这个益智仁到底怎么用?
一般来说,此药不能直接泡水。它必须得捣碎用。捣碎了以后,可以水煎服,可以作为散剂服用。中医单独用此药的时候很少,大多是和其他中药合用。我前文所列举的益智仁研细粉入糯米粥的办法,其实源于《经效产宝》,是古代的一种食疗方子。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相对方便的办法,就是用益智仁、白茯苓、白术三味药,研成细末,搅匀,每次取二钱,用温酒调服。二钱,相当于6克多一点。这是《奇效良方》里的方子,叫做通灵散。
现代人用益智仁的简便方,比较有名的,是治疗小儿口水多的一个办法。益智仁9克,配车前子6克,甘草3克。三味药研成细末,搅匀,取适量用醋或者生理盐水来填平肚脐,用胶布固定,局部可以间断热敷,24小时换药一次。这个办法治疗64例患儿,年龄在一周岁以上,口水过多,持续不止,张口就流,白天加重,夜里减轻,而且没有口腔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结果64例全部治愈,平均用药3.8天。基本没有副作用(个别两例夏季使用后肚脐周围起小丘疹,去药后好转)。这是年《中医杂志》上刊发的经验,值得重视。
当然,益智仁更多的,是和其他药材配伍应用。简单易操作的使用方法,大概也就上头这么多。
我把这些经验之谈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注意,使用益智仁之前,必须经中医师或者中药师的辨证指导,不要盲目。阴虚火旺的,津亏血少的,或者体内有湿热的,千万不要乱用。你记住,它针对的问题,一定是源于虚,源于寒。面对其他因素导致的类似病症,必须慎重使用。你想啊,有些人,在常规用量下,都会觉得口干舌燥,可见这个东西的燥性有多强。皮肤过敏者慎用,素有失眠、头痛等疾病的人,慎用。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文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