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某某,男,45岁。年12月3日初诊。
主诉:腹泻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泻,经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经中西治疗效差,症状反复。辰下:大便稀溏,每日2次以上,夹有食物不化,臭秽异常,心下痞闷,腹中鸣响,嗳气,口苦,身困,纳寐尚可,舌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脉沉。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姜半夏12g*连9g*芩12g
*芪20g干姜9g砂仁6g(后入)
谷芽12g麦芽12g苏梗12g
茯苓20g莲子20g鸡内金12g
十四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12.17):患者诉服上药后,大便基本成型,诸症皆缓,效不更方,守上方继续治疗,服药月余诸症皆除。
按语: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病因较为复杂,病程迁延。属中医“鹜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范畴。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机有较全面的论述,风、寒、热、湿均可引起泄泻,脾胃,大肠小肠的病变皆可引起此病的发生。本案属中焦阳气亏虚,湿热内蕴,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
患者心下痞闷,口苦,大便稀溏,其气臭秽,且有食物不化,此与下利清谷不同,此属“邪热不杀谷”是因为邪热内蕴导致的下利,此为邪实;患者兼有腹中鸣响,嗳气,身困,乃中焦阳气亏虚,此为正虚。舌脉之象为中阳不足之征。治宜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泻心汤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内蕴兼中阳不足,一方面无形邪热内留胃肠,阻碍气机,另一方面中阳亏虚,无力运化水湿,进而导致水湿内停,气机失于运转,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患者纳食尚可,而身困为气虚主要表现,故半夏泻心汤原方去参、草,易之以*芪,再加消食和胃、理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品。方中*芩、*连清泻中焦湿热;半夏,干姜辛开散结;*芪补益中焦脾气,气足则湿除;茯苓淡渗利湿;苏梗行气宽中;砂仁化湿开胃,温中止泻;加莲子以增健脾止泻之功;谷麦芽、鸡内金健脾和胃消食,诸药合用清泄湿热,益气温中。
二诊药已中的,中焦阳气得充,湿热得除,大便基本成型,诸症皆缓,效不更方,守方治疗月余诸症皆除,疾病得痊。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