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鞭。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提要:辨下利心下痞证治。
(1)伤寒服汤药,……痞鞕:证本伤寒而妄投汤药泻下,因而损伤了脾胃之气,脾胃之气既伤,运化无权,清浊不分,故“下利不止”;中焦升降紊乱,气机壅塞,则“心下痞硬”。正如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治疗当和胃消痞,用泻心汤类,此治利一法。
(2)服泻心汤已,……不止:本来服用泻心汤则病可愈,而医者误认为心下痞为实邪,反用攻下之法,则下利益甚。
(3)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医见下利不止,又认为中焦虚寒,而投理中汤以温中焦之虚寒,此治利二法。如用此法利益甚,则知证非中虚。
(4)理中者,……主之:理中汤是治疗中焦虚寒的方剂,服理中汤后而利仍不止,此属下焦肾气受伤,固摄无权,关门不固,滑脱不禁之下利,则当用收涩固脱的赤石脂禹余粮汤治之,此治利三法。
(5)复不止者,……小便:若下利仍然不止,可结合利小便之法,使大肠之水湿多从小便分利而去,则下利自止。此治利四法。
(6)赤石脂禹余粮汤:本方由赤石脂与禹余粮二药组成,二药均有收涩固脱之功,且赤石脂尚有温摄下焦之力,故对久泄滑脱之证,确有其效,即所谓“涩可去脱”之法。
释义:伤寒表证未解,误服泻下汤药,而产生下利不止、心下痞硬的泻心汤证。服泻心汤治之,不愈,可能病重不能即愈,应再服。医见病不除,又以泻药下之,使内虛更甚而下利不止。因误下而下利不止的变证,随邪正消长之势的变化,泻下的轻重,可能产生不同的转归:
(1)表未解、热内陷的下利,宜葛根苓连汤。
(2)寒热交错、心下痞的下利,宜泻心汤。
(3)下后脾胃虚寒的下利,宜理中汤。
(4)下后下焦滑脱的下利,宜赤石脂禹余粮汤。
(5)下后脾虚清浊不分的下利,宜健脾而利小便。
医者用理中汤治之利不止,知利为下焦滑脱,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固脱收涩。若再不止,小便不利,完谷不化,则是脾运失司、清浊不分,治以健脾而利小便,使水分前行,下利自止。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三十克太一禹余粮一斤(碎).三十克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方义:本方为固脱收涩之剂。赤石脂酸涩而温,有固下涩肠止泻之效,禹余粮味甘而湿,治久泻久利,崩漏带下。二味相合,则固下涩肠止泻止利之效益彰。
现代这中案例并不少,只是我们都不注意这些缓解,《伤寒论》第条体现了医圣治疗腹泻的智慧,实验就是这样案例。一个感冒患者出现,发热、恶寒、鼻鸣干呕,打喷嚏,头疼、颈强。大小便正常。医生用感冒要治疗,治疗后患者的感冒好了,但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上腹不适,腹胀,并且水样便,或这便次增多。我们长说这是伤胃的表现,或者菌群失调造成的,这个时候治疗不管你采用止泻或者益生菌治疗都是吃着舒服,不吃就拉,这种情况可能持续数月或者数年,但是医圣给我们了治疗方法,用泻心汤治疗。但是患者急于恢复又找到下一个医生,听说患者腹胀难受,伴随腹泻,认为是柴胡加芒硝汤证,用这个方法治疗。患者服药后腹泻更重,这个时候医圣给我们里除了思路用理中汤治疗,经过服用理中汤好的,那就不用说了。但是有一部分病人服用理中汤后腹泻不但不轻反倒加重的情况,这是为啥?方子症状都对呀!无奈!这个时候医圣又给我们思路,“理中汤者,理中焦,此病在下焦。”说明了为啥服用理中汤加重,是疾病病位在下焦造成,这个时候用赤石脂禹余粮汤,还有的病人服用这个方子也不行,这个时候就用利尿的方法治疗。
通过这一段可以看出中医的智慧和古人的智慧,只是我们不知道,还是学习学习才能明白其中道理。
秦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