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妈妈来咨询我,说宝宝腹泻,买了一款益生菌,吃完后大便粘液更厉害,
问我益生菌不是调理腹泻的吗,怎么越来越严重了?
为什么吃益生菌反而腹泻变严重?
这不合理呀,不过后来我看完这款益生菌的配方后,就明白了。
之所以这个孩子吃了更严重,是因为:
1、这款益生菌里有添加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孩子便秘的时候补充是很好的,但是腹泻的时候不能吃;
2、它里面还添加了益生元(低聚糖)
益生元能促进肠道蠕动,平时吃是很好,但腹泻的时候也大量吃无疑雪上加霜;
3、它里面没有菌株号,菌种也不知名
它只标注了菌种,没有标注菌株号。
腹泻时,用这种不明确菌株的益生菌产品当然不如用对腹泻有帮助的特定菌株的产品。
所以这个孩子腹泻变严重,是因为吃了一款并不合适的益生菌。
不是所有叫“益生菌”的,作用都一样,益生菌与益生菌之间,差别是巨大的。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认识到益生菌和正确使用,
营养师从专业角度,教大家分析益生菌的用法和误区。
首先我们知道,益生菌指的是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类健康的活菌,也可定义为对人体只有益而无害的活菌。
那么从定义我们知道它的作用就是调节肠道菌群,
只要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都可以补充益生菌。
哪些情况可以吃益生菌呢?
目前最公认的益生菌的三大用处:
1
腹泻
2
吃了抗生素
3
过敏
这三种情况是建议要吃益生菌调理并且会有不错的效果。
其实从益生菌的作用原理来看:
1、益生菌促进宝宝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抑制会引起病症的有害细菌。
2、益生菌可下调促炎细胞因子,促进肠上皮屏障功能,改善肠道物理和免疫屏障功能。
3、通过生产抗菌肽消灭并取代潜在的病原微生物,调节肠道免疫功能
4、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分泌的各种因子影响着体内激素水平。
益生菌除了那三大适应症,还可以适合以下情况:
1、消化吸收能力特别差
2、剖腹产,非母乳,免疫低下频繁生病
3、长期慢性腹泻
4、过敏相关性疾病(哮喘,湿疹,过敏等)
5、肠痉挛、肠绞痛等
当然益生菌怎么吃,适合什么情况吃,还需要从配方,辅料,活菌数去考虑。
根据市面上常见益生菌的种类,给大家总结了选择益生菌的4条标准。
如何挑选益生菌
1、三岁以下,建议选择以下菌株
可参考卫生部公布婴幼儿可食用菌株名单,在这个名单中的益生菌可以放心吃。
(看不清楚,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这里并不是说没标菌株的就一定不能吃,
比如妈咪爱,菌种都不在这个范围,但医生也常开,只是相对而言,选表格里的菌种菌株会更安全。
另外如果是一些特殊功效的菌株,
比如抗过敏用,目前临床研究最多又有抗过敏作用的菌株有鼠李糖杆菌HN和动物双歧杆菌Bb-12等,
如果是想要调宝宝过敏,就一定要看看配料表上的菌株。
市面上很多标榜自己抗过敏的益生菌,其实并没有含有对应功效的益生菌,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2、看辅料
要选择配料里不含奶、糖、麸质等添加物,
这些辅料存在过敏风险,并不是必须添加成分,
还有葡萄糖,蔗糖,白砂糖,菊粉等成分等无益添加的也尽量不要选。
尤其如果吃益生菌是用来调理腹泻,配料就一定要越简单越好,
给婴儿期的宝宝吃,更要认真查看配料表再选择。
(这种益生菌就添加了很多膳食纤维,腹泻的时候不建议吃)
(这种益生菌添加了全脂奶,过敏宝宝不建议吃)
3、选择足够的活菌数
活菌数太少最终能到达肠道的数量就少,太少就无法发挥作用,
建议至少选择不低于50亿cfu单位,
当然如果是制菌技术非常好、知名厂家菌株来源的益生菌,此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市面上也有标注动辄亿以上,甚至也有亿上千亿的,太多则没有必要,
只要能够安全定植到肠道的好的益生菌,量并不需要过多,
好的菌株价格不低,活菌数太高而价格并不高的话,就要怀疑品质了。
4、选择干燥粉末制
市面上有片剂,胶囊还有滴剂等多种形态,对比下粉剂的活菌数有保障、更易保存。相对更合适。
下图有详细的对比。
(看不清楚,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选对益生菌是基础,但选到对的益生菌不代表问题就一定能改善,
还得看宝宝是什么问题,找对原因综合调理。
比如腹泻,可能是细菌感染,可能是乳糖不耐受,还可能是过敏等等,
这些情况光吃益生菌不行的,需咨询专业营养师后再综合调理。
接下来我们看看我们实践调理案例中,家长使用益生菌的疑问和误区!
1、益生元和益生菌有什么关系,
很多益生菌里都声称有益生元,益生元越多越好吗?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也称为功能性低聚糖。
很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益生元,
它具有增值益生菌的作用,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调节肠道环境,
其中低聚果糖还有助于锌,铁,镁等矿物质吸收,
很多益生菌中都含有益生元,这样使用益生菌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但益生元同时还有助于肠道蠕动,
如果量太多或者宝宝太小不耐受,反而容易加快排便,
尤其针对腹泻的情况并不是越多越好,
这也是为啥开篇那个咨询的情况,益生菌越吃越拉的严重的原因。
2、为什么便秘吃益生菌偶尔有效偶尔又无效?
这是因为,益生菌并不是一线的便秘调理方法。
前面我们有说到,益生菌适合所有肠道菌群损伤的情况,
有的时候便秘了,可能是肠道菌群损伤导致的便秘,
这个时候吃益生菌会有一定效果。
但如果是饮食不均衡,或者肠道蠕动慢消化弱引起的便秘,
吃益生菌也会有帮助肠道环境修复,
但并不会有很立杆见效的通便效果,所以会给大家没效的感觉。
3、宝宝过敏了,医生也会开益生菌是什么原理?
因为健康的肠道菌群,能减少肠漏,减少过敏的发生。
健康的菌群环境不仅能促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还能维持肠道免疫功能的正常,
同时,有益菌和肠道黏膜结合形成肠道屏障,对人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而不太健康的肠道菌群,就会导致食物未被完全消化的状态下被吸收,大分子进入肠道,从而引发过敏。
不成熟或受损伤的肠道屏障出现渗漏,致敏原更容易通过肠道黏膜进入血液系统当中,引起过敏。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肠漏”。
所以补充了益生菌,肠道恢复健康,发生肠漏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过敏也会随之改善,很多营养师和医生调理过敏都会用到益生菌。
4、过敏建议益生菌吃几个月,吃太久担心有依赖怎么办?
很多家长就医,一听到要吃很久的药物之类,第一反应就会想说,吃太久会不会有副作用,会不会有依赖。
这个问题换个思路就很好理解,益生菌生活中太常见了,
孩子吃的母乳中就含有非常多的益生菌,
奶粉中也有人为添加的益生菌,
既然长期喝奶没事,那吃益生菌当然也没问题。
而且依赖性是相对于药物来说的,益生菌是生物制剂,
从根本上就没有产生依赖性的说法。
益生菌属于肠道内有益细菌,
细菌只要适应肠道内厌氧环境就会定殖在肠道内,并形成肠道内正常的菌群,不需要反复补充,也就无从说起依赖性了。
益生菌长期吃没有依赖性不等于有必要长期吃。
肠道菌群正常的情况下是不需要长期服用益生菌,是否需要长期吃要看需求,
如果宝宝长期腹泻,消化不良,过敏等,就可以长期作为调理。
还有这个长期也是相对而言的,比如腹泻好了以后,建议再连续吃半个月左右即可,如果还连续吃4.5个月这叫长期,
再比如孩子过敏体质,周期至少是半年,再考评效果,
所以虽然是半年,但也不叫长期,所以具体吃多久,还是要看需求。
我们不盲目给孩子补充益生菌,但也不要因为听到一句益生菌有依赖,就不敢吃了,孩子腹泻了也不给吃因为认为有依赖而耽误了孩子。
5、去医院开抗生素,医生还额外开了一个益生菌,是多开药了吗?
还真不是,医生是为了减少菌群损伤。
在我们的肠道最上面的一层是肠道粘膜,粘膜上面还有一层黏液层,
黏液层是由寄居在肠道中的益生菌不断分泌的黏液构成。
当我们吃了抗生素,抗生素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把益生菌杀死了。
没有了分泌黏液的益生菌,肠道的黏液层被破坏了,
当我们的黏液层受到破坏后,我们吃下去的东西会刺激肠道粘膜细胞,
肠道粘膜细胞受到刺激后,第一反应就是自我保护,
即分泌出大量液体,这些液体随着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一起排出体外,就让我们腹泻,
这就是为什么吃了抗生素很多孩子表现出腹泻的症状。
6、人的肠道自己可以产生益生菌,其实不需要补充?
这句话是有条件的,肠道有能力产生足够益生菌的时候不需要补充。
但是肠道没有能力,或者产生数量不足时就需要补充。
人刚出生时其肠道中是无菌的,肠道不能自己产生益生菌,
而是在出生后经过母亲产道与母亲接触时,与空气接触等方式获得菌源。
三种菌源(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在肠道内定殖,增多,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菌群,
可当我们的饮食结构不健康、滥用抗生素,或者处于病理状态免疫下降时,
就可能会引发肠内菌群失衡,有害菌的比例增加,中性菌“助纣为虐”。
一旦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变少,
有害菌会趁机迅速繁殖,释放大量*素,
使肠道呈碱性健康肠道菌群被破坏,就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
让宝宝出现腹痛、腹泻、便秘、食物过敏等问题,
甚至还可能会出现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孤独症、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这时候及时寻求外部“援*”补充益生菌,
才可以有效“击退”有害菌的进攻,
防止恶性发展,恢复肠道健康。
以上就是关于益生菌的常见总结,
它既不“包治百病”,也没有那么可怕,
它就是个工具,工具本身不所谓好坏,就看用的人能不能正确使用它。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