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炎症反应,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之一。
轮状病*感染腹泻
轮状病*是一种双链RNA病*,为5岁以下儿童腹泻最常见的病因。临床上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烧、腹泻、呕吐和一定程度的脱水。还有人杯状病*、肠道腺病*、人星状病*、诺如病*均可能引发小儿腹泻。曾经有专家做过相关研究,发现例病*腹泻标本中,HRV阳性例(44.50%),人杯状病*阳性68例(17.00%),肠道腺病*阳性12例(3.00%),人星状病*阳性5例(1.25%)。
真菌感染小儿腹泻
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此外还有曲菌、毛霉菌。临床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多,呈*色稀水样,有泡沫、黏液,伴霉气味,严重时可为脓便或脓血便,伴有发热、呕吐、腹胀及腹痛等症状。寄生虫感染以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为主,临床表现多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伴血便。在喀麦降西南林贝地区检测发现,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隐孢子虫的患病率高达13.40%。
真菌性和寄生虫性腹泻时有发生
小儿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HRV,临床已有疫苗投入使用,且产生一定效果,但由于其新基因型的出现和遗传多样性,疾病的控制仍面临挑战。细菌性腹泻血清型繁多,疫苗研制困难。细菌性腹泻防治除了针对性使用抗生素以外,还需要改善人群医疗条件及卫生习惯。此外,真菌性和寄生虫性腹泻时有发生,而且其发病率可能被低估。
小儿感染性腹泻作为全球高发疾病,全球性的疾病负担研究及新型病原株的监测至关重要。只有密切监测病原动向,及时制定治疗方案,研制相关药物,小儿腹泻才能更好地控制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