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浅谈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症的研究进展
TUhjnbcbe - 2022/11/5 21:01:00

单位:无忧文秘

小儿腹泻症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天大约有1万例小儿腹泻症患儿死亡。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每年发生小儿腹泻的次数为3.5次。因此,积极探寻有效治疗小儿腹泻症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对近年来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症的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1饮食疗法

对于病情程度较轻的小儿腹泻症患儿,临床上常采用饮食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在我国,绝大多数儿童均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其发生腹泻症后,其父母会因担心其营养不足而喂其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然而,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不仅会增加其胃肠道的负担,还会因营养过剩而使其病情加重。反之,有些家长认为,让患儿节食能缓解其腹泻的症状。实际上,过度地限制患儿进食会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使其病情迁延不愈。对患儿进行饮食治疗的正确做法是:①让患儿正常进食,以满足其生理需要[1]。②对于接受母乳喂养的患儿,可继续对其进行哺乳,但要缩短每次喂乳的时间、减少哺乳的次数,并暂停添加辅食。③对于接受人工喂养的患儿,可喂其食用米汤、酸奶或脱脂牛奶等,待其腹泻的次数明显减少以后,再按照由稀到稠的原则喂其食用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如粥、面条等,然后随着其病情的好转让其逐渐过渡至进食一般饮食。④当患儿的腹泻症状完全消失后,可逐渐让其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

2抗感染疗法

临床上常根据儿童腹泻病的发病原因将该病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种类型。其中感染性腹泻多由细菌或病*感染所引起,如大肠埃希菌、轮状病*等。对于因侵袭性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小儿腹泻,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2]。比如,对于进行大便检测的结果显示存在轮状病*感染的患儿,可使用广谱抗病*药物(如吗啉呱等)为其进行治疗;对于发生寄生虫性肠炎的患儿,可选用甲硝唑或大蒜素等药物为其进行治疗;对于发生真菌性肠炎的患儿,可采用制霉菌素为其进行治疗[4]。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未明确病因时,严禁使用广谱抗生素为患儿进行治疗。这是因为滥用抗生素会破坏患儿肠道中的菌群平衡,进而引发肠道内菌群紊乱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使其肠道的消化功能、吸收功能和代谢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加重其腹泻的症状[3]。

3肠道微生态疗法

肠道微生态制剂及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是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常用药物。肠道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活性菌制剂,包括妈咪爱、回春生胶囊、嗜酸乳杆菌、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服药患儿肠道内的菌群结构,提升其肠道的新陈代谢活性、提高其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及免疫应答的能力。此外,这类药物不仅能激发人体的免疫活性,并且还具有丰富的营养,能够提升患儿的抗病能力[5]。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微生态制剂为小儿腹泻病患儿进行治疗时,切忌同时使用抗生素。这是因为微生态制剂的有效成分是有益微生物,若为其应用抗生素,不仅会降低治疗的效果,还会使致病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

4西药疗法

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是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常用西药。该类药物主要包括蒙脱石散等。蒙脱石散具有保护肠黏膜的作用。研究证实,在口服蒙脱石散2小时后,该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蒙脱石即可均匀地覆盖在患儿的肠腔表面,并且药效可持续6个小时以上。蒙脱石可与粘糖蛋白相互作用,从而起到促进肠道内黏液的分泌、提高肠道内黏液的粘稠度、平衡菌群及局部止痛等作用,进而提高肠道内黏膜屏障对致病因子的抵御能力。由于蒙脱石散能够防止多种病原体及*素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害,因此其对各种类型的腹泻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蒙脱石散不可与其他药物同服,这是因为蒙脱石散会降低其他药物的吸收率。因此,医护人员应让患儿在服用蒙脱石散后的0.5~1个小时后,再服用其他药物。

5补锌疗法

锌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当儿童缺乏锌元素时,极易发生生长受限、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当儿童发生腹泻后,其机体内的锌元素会大量地流失,因此其免疫系统的调节能力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相关研究表明[6],在儿童发生腹泻后,适当地为其进行补锌治疗,可明显减轻其临床症状,并显著缩短其腹泻的持续时间,从而起到提高其临床疗效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补锌口服液的广泛应用,腹泻病患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补锌疗法的主要机制是:①锌元素能减少一氧化氮的生成,从而减轻其对细胞的损伤。②锌元素能维持上皮细胞及细胞内部组织的完整性,并且能显著地提升刷状酶的活性,从而起到保护肠黏膜的作用。目前,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明确表示,对于发生急性腹泻的患儿,应及时为其进行补锌治疗。

6接种疫苗疗法

据统计,在所有因发生急性胃肠炎而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中,发生轮状病*性腹泻(即秋季腹泻)的患儿约占所有患儿总数的50%~60%。在我国,每年约有万名婴幼儿因感染轮状病*而发生胃肠炎。对此,临床上常使用轮状病*疫苗(口轮疫苗)预防儿童发生轮状病*感染性腹泻。目前,轮状病*疫苗已纳入69个国家的免疫规划行列中[7]。轮状病*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剂,其外观为橙红色或粉红色的澄清液体,接种该疫苗的对象主要是年龄在6个月~5岁的婴幼儿。由于轮状病*疫苗属于口服制剂,因此小儿对该疫苗的依从性极高。据统计,在儿童接种轮状病*疫苗后,其发生轮状病*性肠炎的风险会大大降低。但是,目前大多数家长对此疫苗知之甚少。因此,有关部门需加强对轮状病*性腹泻相关知识和防治方法的宣传工作。

7中医药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病多因外感风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所致,其病位在脾、胃。由于小儿的脏腑较为娇嫩,并且形气未充,因此极易因感受外邪或发生内伤而导致脾胃失调[8]。邢楠等研究人员[9]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腹泻病,并坚持止泻、镇痛的治疗原则,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冯娜[10]联用利巴韦林、喜炎平和双歧杆菌四联菌治疗小儿病*性腹泻,也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温振英[11]运用健脾祛湿和固涩止泻的治法对小儿腹泻病患儿进行治疗,同样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此外,针灸、推拿及穴位注射等中医疗法对小儿腹泻病也有很好的疗效。总之,中医药疗法在治疗小儿腹泻病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并且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势。

综上所述,近年来,临床上在治疗小儿腹泻病方面有新的进展,也提出了更多的治疗方案,其中主要包括饮食疗法、抗感染疗法、微生态疗法、西药疗法、补锌疗法及中医药疗法等。随着对小儿腹泻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应用到临床中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