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有了宝宝后,母婴店成为很多妈妈们常逛的地方之一。
但是对于不少母婴店来说,每多卖一件产品就能多赚一笔钱,因此,他们会想各种办法让老母亲们掏腰包!所以很多妈妈们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店员“套路了”。
芽芽妈觉得,逛母婴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很有必要!东西只买对的!购物需谨慎!
芽芽妈今天就把自己血汗钱买来的经验教训跟大家分享一下,避免更多的妈咪入坑!
套路一
掐指一算,你家娃钙铁锌微量元素啥啥都缺!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微量元素检查变成一项特别火爆的检查,宝宝长得好不好妈妈们是非常重视的,宝宝哭闹不止、不爱吃饭、头发*,就会担心宝宝是不是缺了微量元素。
网上有一篇《母婴店营销培训指南》:母婴店的导购,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营养学的功底”,需要做到“看一眼就知道宝宝缺什么”。
连医生都需要“望闻问切”,而导购小姐姐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芽芽妈只想说佩服佩服。
有的妈妈会说,母婴店还给宝宝做了微量元素检查,出了化验单,明明白白写着孩子缺XX。
还别说,芽芽妈真见过有母婴店测微量元素,就是拿个夹子往宝宝手腕或者脚腕上夹一会儿,仪器滴滴响两声,各色小灯轮番闪烁,不一会儿就出结果,比医院做化验可快多了。
然而,早在年,国家卫计委就已经下发通知,对于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做出了指导和建议。
文件中明确指出,微量元素检测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宜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所以那些动不动就想给孩子查个微量元素的家长,你真的有点担心过度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也曾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证。结论是:大多数医疗单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在诊断微量元素缺乏方面,参考意义不大。
因为在实际测定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截止目前,大部分的3甲医院,医院也都执行了此通知,一旦再有人推荐你花钱做检查,直接拒绝即可。
连医院的用指尖血化验微量元素都不靠谱,母婴店这种检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芽芽妈之前就有聊过,枕秃是宝宝经常躺着头发蹭掉了,出汗是孩子热的,出牙晚是因为遗传,手指有倒刺是因为角质层脱落……这些和营养元素都没有直接关联。
宝宝正常喝奶,正常饮食,啥都不用补,真的要补,也完全可以通过食物来补充。
芽芽妈还要提醒一下: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缺乏微量元素,就擅自给宝宝服用微量元素保健品,想要防患于未然,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所有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盲目给宝宝服用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机体可能不吸收,还容易出现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互抵抗问题。
如果怀疑宝宝有微量元素缺乏症或营养不良,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并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套路二
便秘?消化不良?不爱吃饭?来点益生菌啊!
一提起益生菌,那绝对是妈妈们最熟悉的“十全大补丹”。传说中它对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都有好处,因此成了母婴店的“万能药”。
适当补充益生菌,确实有助于肠胃健康,但是如果宝宝身体本身益生菌就很充足的情况下,还额外给宝宝补充,容易打破现有的平衡,反而会导致宝宝生病。
而且,大部分益生菌广告宣传的作用并没有确切的科学研究证实。益生菌产品并不会帮助宝宝改善便秘、缩短感冒持续时间,增加抵抗力,治疗过敏等。
那么就有人会问芽芽妈了,这么说益生菌是不是就不能给宝宝吃了呢?
答案:可以吃,但是前提是选对益生菌。
针对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来说,安全性更重要。
目前通常采用的是联合国粮农组/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年有关《食品中益生菌评价指南》中的定义,益生菌是指服用一定数量后对人体有益的活的微生物,也就是有益菌。益生菌进入人体后会协助身体对抗有害细菌。
益生菌不等于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可制作成: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等与健康有关的产品。如各种复合益生菌固体饮料、益生菌酸奶、益生菌粉、乳酸菌饮料以及益生菌为主要成分的胶囊/片剂/冲剂等药物。
根据人体不同生长阶段的健康需求不同,人体所需的活性益生菌数量各有不同。
益生菌包含不同菌种,每个菌种下面又有不同菌株,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要求添加的益生菌要精准到菌株。父母购买时,可根据产品说明,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菌株类型。
其中包括嗜酸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酸杆菌。
在给宝宝选择益生菌时,活菌数量需保持一定的数量级,但也并非越多越好,不同年龄有不同需求:0-6个月婴儿需服用50亿活菌,而7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儿童需服用亿活菌,家长可根据宝宝年龄进行选择。益生菌有很多不同的菌种,每个菌种包含多种菌株,所以一款益生菌中含有的菌种、菌株差异,功效也都大不相同。妈妈们在给宝宝挑选益生菌时,应根据宝宝的症状和身体需求,选择具有针对性功效和配方的益生菌产品,“对症下菌”才能解决相应问题。应选择分剂量包装的干燥粉末制剂,且制剂中不含奶、糖、麸质等添加物;不能用热水冲调或加热益生菌,过热则会杀死益生菌而不能起作用,所以水温不可超过人体适宜的温度,即:37℃;益生菌属于厌氧菌,包装开封后请尽快服用,最好随吃随冲,减少益生菌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以免益生菌变成死菌而失效。饭后20分钟后再服用益生菌,此时胃酸浓度较低,有利于益生菌进入肠道;益生菌与抗生素服用时间至少间隔2个小时以上。套路三
该给孩子吃奶粉了,母乳营养早就跟不上了!
有些导购最爱问的一句话就是:“宝宝多大了?”
只要一听到宝宝大于6个月,她们就会说:“该给孩子吃奶粉了,母乳营养早就跟不上了!”
我们都知道,母乳是宝宝6月龄内最理想的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明确建议,最好能保证宝宝出生后的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逐步添加辅食,并尽量保持母乳喂养直到2岁或更久。
宝宝满6月龄,也应该通过辅食+母乳的饮食结构来保证营养均衡,而不是放弃母乳喝配方粉。
如果母乳充足的妈妈,不要听任何人的忽悠,什么“6个月之后的母乳没营养”之类的*话都不要听!
此外,这些导购还特别关心去母婴店囤货的准妈妈:“很多人生完孩子都没奶,赶紧给孩子预备一桶奶粉,万一没奶,把孩子饿坏怎么办!”
芽芽妈在这里要提醒一下准妈妈:
宝宝的第一口奶应该是母乳,这对宝宝良好的肠道菌群环境建立和减少过敏风险都有好处。只有新生宝宝出生后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7%才需要给宝宝添加配方粉。
如果妈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母乳,或者母乳不足真的需要给宝宝添加配方粉,6月龄内宝宝,建议喝适度水解配方粉,降低宝宝发生过敏的机率。
怎样给宝宝选择配方奶?芽芽妈给你几点小建议:
首先要考虑奶粉的吸收性,宝宝喝奶的最终目的就是吸收营养以满足自身所需。如果奶粉的营养不被吸收,即使营养添加再丰富、再全面也是浪费。
要考虑奶粉中的营养成分,是否能满足宝宝所需,奶粉营养并非多多益善,最重要是看奶粉中的营养是否能够满足自家宝宝所需。
各国宝宝的成长环境、身体发育状况不一样,导致了每个国家的宝宝所需补充营养不一样。因而,给宝宝选奶粉,要根据自家宝宝的体质、发育状况选择适合的奶粉。不要盲目的觉得国外的东西就是好的。
其次还要考虑奶粉的口味,家长可能会觉得宝宝的口味喜甜,奶香味、甜味较浓的奶粉可能更能引起宝宝的兴趣。然而,口味清淡的奶粉更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因为有些奶粉比较香甜,是因为其配方中添加了蔗糖、香料、麦芽糊精等成分,宝宝虽然爱喝,但容易给宝宝带来上火、虚胖等。
根据国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规定,对于对于乳业婴儿配方食品,首选碳水化合物应为乳糖、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只有经过预糊化后的淀粉才可以加入到婴儿配方食品中,不得使用果糖。
而乳糖的甜度是很低,因而,妈妈在选择奶粉时,尽量选择口味较清淡,但有利于宝宝健康的奶粉。
套路四
宝宝吃辅食了,买点儿童酱油吧!
儿童酱油、儿童饼干、儿童牛奶、儿童挂面……但凡加上“儿童”俩字,寻常食品就变得价格不菲,但这些“儿童XX”营养要比同类食品营养高吗?
不见得,根据央视的报道,儿童挂面的营养成分与普通挂面没有区别,而儿童酱油中钠的含量甚至比普通酱油还要高。
平常买食品的时候,先别管导购怎么说,先去看食品标签,尤其是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这两样比较实在,而导购员的解说不过是让自己多拿点提成罢了。
另外,配料表越短越好,其他添加物质越少越好;营养成分表里能量和蛋白质可以高一些,脂肪和钠最好低一些。
所以,宝妈们千万不要听母婴店的忽悠!
芽芽妈提醒大家切记一点:
辅食添加是让宝宝品尝、尝试各种天然食材。如果通过调味料来增加食欲,日渐会对调味料产生依赖,宝宝口味变重的同时,肾脏的负担也会加重,而且成年以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1岁以内的宝宝,不建议添加任何调味料,即使1岁以后的宝宝,也建议清淡的饮食,不需要特别添加各种调味料。
套路五
床围、学步车,带娃神器人手必备!
有些母婴店推荐的产品,真的是为了赚钱,连孩子的健康都不顾了。
“你家孩子要走路了,买个学步车吧,方便学得快!”
What???这可是上了“育儿黑名单”的东西啊!
年,我国原卫生部发布了《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明确指出,不建议婴儿使用学步车。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消息,国内4家儿童用品企业共计召回1万余辆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步车: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截图
由于儿童使用学步车而频频发生意外事故,AAP(美国儿科协会)呼吁禁止售卖儿童学步车,而加拿大全国更是禁止销售学步车。
图片来源:美国儿科学会网站
学步车不仅不会帮助孩子更快学习走路,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正常的动作发育。甚至威胁孩子的安全!
我们能从新闻上看见的,都是那些不可挽救的悲剧,那些因为学步车摔到碰到受伤的孩子,则是真真实实、天天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般孩子在10~12个月是练习站立和行走发育的关键期。走路是所有大运动发展中最有挑战的,之前的抬头、翻身、坐、爬都是在为这个做准备。宝宝的站立、行走,应该和宝宝本身的肌肉能力相协调。
学步车实际上导致家长无法正确判断宝宝的下肢肌肉是否足以站立行走,干预和打断宝宝锻炼自己的下肢肌肉。
如果家长过早、长期给宝宝使用学步车,可能会在宝宝独自走路时依旧保持脚尖走路的坏习惯,而且还可能出现异常步态,如八字步等。
除了学步车,这类带娃神器还有儿童防侧睡枕、宝宝游泳脖圈、红药水紫药水.....
如果真有导购给家长推荐这些东西,芽芽妈建议你们掉头就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即使是这万分之一的可能性,相信妈妈们也不愿意在孩子身上试验。
套路六
迟早都要用到,多囤点没啥坏处!
怀孕期间,应该是女人这一辈子购物欲最强烈的阶段!
在无良的导购眼里,准妈妈就是行走中的钱袋子和一忽悠就能入坑的金主。
于是这些导购抓住新手妈妈一是没有经验,二是即将为人母的兴奋和喜悦的心情,以及要给宝宝做好万全准备的心理,用过来人的经验和有技巧的推销手段,一顿狂轰乱炸,从小衣服到奶瓶奶嘴奶粉,再到纸尿裤、隔尿垫,甚至连1岁以后才能用到的玩具绘本,不管能不能用到,恨不得都让你买单。
其实,准妈妈不用给宝宝囤太多东西,因为新生儿长得快,衣服和纸尿裤等物品有可能宝宝还没穿,就已经小了。而且,现在给宝宝买东西很方便,所以即买即用也来得及。
套路七
放长线钓大鱼,亲亲,加个好友呗!
不少妈妈去母婴店消费时,都会加导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