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共同发布中国奶商指数
中新网5月29日电“从营养的角度来看,牛奶不仅仅是营养品,更应该是必需品。”在28日在京举行的中国奶商指数发布会暨中国未来健康论坛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表示。会上,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荷兰皇家菲仕兰联合发布的《中国奶商指数报告》显示,年国人奶商指数为60.7分,与去年基本持平,乳制品摄入状况仍不乐观。
年国人奶商指数仅提高0.1分喝奶习惯尚待提升
据悉,奶商(MilkQuotient)概念于年首次提出,评价中国人正确认识和食用乳制品的能力,反映国民健康素养水平。今年,项目调研继续由零点有数执行,覆盖全国20个城市,共回收有效样本个,深入探究中国人喝奶问题,并对数据背后的原因深入解读。报告显示,年国人奶商指数为60.7分,与去年(60.6分)基本持平,乳制品摄入状况仍不乐观。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吴秋林表示:“中国奶商指数相较去年改善不大,中国公众食用乳制品知识少、行为差的问题仍很严峻,科学的摄入习惯尚未建立,健康素养的提升工作任重道远。为此,我们更要加大调查的广度和深度,挖掘制约奶商指数提高的最核心原因,研究解决办法,为提升中国奶商指数及未来健康做出切实举措。”
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董事长高瑞宏(RahulColaco)表示:在中国,菲仕兰传承了以科研为基础的历史积淀,此次再发奶商指数,对中国消费者食用乳制品情况持续开展调查研究,除了用数据客观地衡量和跟踪中国人正确认识和科学食用乳制品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发现阻碍营养健康的切实问题,以此为依据开展行动,改善中国人民的营养健康状况。
中国医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解读奶商指数报告
深挖制约根源:误把“必需品”当“营养品”
据调研结果显示,近三成公众认为“摄入乳制品,只要喝奶就够了”,并未坚持多元乳制品摄入。大多数公众对乳制品的定位仍是“营养品”,对“乳制品是每日膳食必需品”的概念未形成普遍共识。
此外,调查发现,约有六成公众不认为每日必须摄入乳制品,仅有四成公众知道每日应该摄入乳制品毫升以上,而实际每日摄入量达到这一标准的比例更低,仅为19.5%
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公众并未把乳制品视为每日必须摄入的食物之一。对此,陈伟强调:“从营养的角度来看,牛奶不仅仅是营养品,更应该是必需品。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矿物质种类非常丰富,也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还包含了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对人体具有无可替代的益处。如果喝奶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就说明患有“乳糖不耐受症”,虽不宜饮用牛奶,但也应选用酸奶或其他乳制品来代替牛奶。”
儿童营养补充存误区科学摄入乳制品父母是关键
报告反映,中国父母大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乳品知识储备,而实际奶商得分普遍较低。很多父母给婴幼儿补充乳制品时存在多重误区:接近20%的家长给7-12个月的宝宝过早补充乳制品,21%的父母在宝宝13个月后没有补充其他乳制品,当宝宝不爱喝奶时,有约80%父母没有引导其每日摄入等诸多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主任王琳建议:“科学合理摄入乳制品,父母是关键。父母应树立科学喂养的7个金标准,在儿童出生一小时开始母乳喂养,六个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同时将母乳喂养坚持到两岁以上。与此同时,婴幼儿六月龄起,应至少添加四类辅食喂养,尤其是加强对含铁类辅食摄入,13个月以后的婴幼儿应每天吃3-4餐,满足最低膳食频次。”同时,王琳建议家长重视儿保体检和问诊,听取专业儿科医生的建议,同时也倡导医生群体合力加大科普力度。
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董事长高瑞宏致辞
为健康加杯奶菲仕兰启动儿童奶商关爱行动
作为发起方之一,在持续开展中国奶商指数调查的同时,菲仕兰还启动“为健康加杯奶”儿童奶商关爱行动,通过专家科普课堂、趣味自测奶商、发放儿童奶商关爱礼包及大力开展儿童奶商课堂等乳品科普行动,改善儿童营养,建立家庭的健康生活方式。高瑞宏表示:“儿童是家庭的中心,是国家的未来,菲仕兰愿通过关爱儿童的契机,帮助中国家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中国人民的未来健康保驾护航。”
据悉,近些年菲仕兰不断加大投入,年启动“乡村振兴基金”,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