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母乳喂养是孩子们出生之后首选的喂养方式,可以增加孩子的免疫力,提升孩子的智力,减少婴幼儿猝死症的发生,减少儿童期肥胖和过敏性疾病的概率。
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营养协会,美国儿科学会等权威机构都强烈推行“纯母乳”的喂养方式,一直喂养到孩子6个月大,如果条件允许,那么还可以适当延长到孩子两周岁,并且合理的添加辅食。
国内外母乳喂养的现状
作为有益于婴幼儿成长的健康方式,母乳喂养一直都被世界所推崇,早在年,美国就针对母乳喂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各种族6月龄的孩童母乳喂养达到75%以上。
调查结果现实,产后初期有69%的婴儿接受过母乳喂养,至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占据32%,离预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日本,有95%的孕妇渴望进行母乳喂养,但是实际产后的母乳喂养率仅为42%;
在亚洲的其他国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区的调查中发现,产后初期的母乳喂养率达到了94%,但是坚持到母乳喂养到6个月的妈妈只占据到了21%;
和其他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母乳喂养率也存在着随着孩子月份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的趋势,这可能和产后妈妈要进行工作有关。
系统学习哺乳知识,轻松应对堵奶等状况
除了在对哺乳知识的了解和普及之外,很多的新手妈妈可能会面对一些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问题,比如堵奶,奶水不足和乳腺炎等状况,往往手足无措。这就需要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哺乳知识。
堵奶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孩子力气小,吸不到后奶。
奶分为前奶和后奶,前奶稀主要是为孩子解渴喝的,而后奶相对较稠是因为要给孩子管饱吃的,所以如果孩子吸不到后奶,就会感到累,一旦他们不喝了,就容易堵,有奶结。
如果妈妈们出现了奶结,就要及时想办法疏通,具体有两个方法可供参考:
1,自己用手去挤出来;
奶堵久了就容易发炎,但是即使真的得了乳腺炎,发烧了也要冷静下来,还是需要自己去解决和疏通的,额可以自己用手挤出来!
2,请催奶师排奶;
可以喝一些蒲公英颗粒,也可以在乳房上敷上一些包菜或者是消炎的土豆片;
同时,也有年轻的妈妈因为个人体质的原因,天生就泌奶不好,也不要责怪自己,尽自己的能力就好。
母乳喂养引起的热搜和争议
我国的现状是6个月之内的孩子纯母乳喂养率整体偏低,而随之产生的则是母乳代替品的种种副作用。
在前段时间,微博上有关于“母乳喂养”的问题的热搜和争议,很多的妈妈因为自身的身体状况,不能进行母乳或者是母乳量较小,这样的纯母乳宣传或多或少的给这写年轻妈妈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让她们喘不过气。
其实,母乳喂养固然是好,但是如果因为自身条件的不满足,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纯母乳喂养,也需要真正的放下和释怀,因为哺乳期妈妈的情绪会对孩子和自身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年轻妈妈在面对工作调整,家长里短,自身健康等方面都有相对较大的情绪波动。而哺乳期的妈妈在焦虑,愤怒,生气的时候容易造成肝郁气滞,产生血淤,使得自己的奶水量变少甚至会变色。
在这样的情况下,婴儿喝了妈妈的奶水也会心跳加速,焦躁不安,很多的孩子喜欢哭闹,产生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有的孩子喝了妈妈的奶,还会产生腹泻的情况。
美国的一个生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容易产生*素,而这些*素不仅会影响母体的健康,还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哺乳期妈妈的情绪管理方法
1,迅速回归到有规律的生活工作中
很多的妈妈在孩子出生之后,都会面临着自身身体的改变,家庭角色的改变,工作方面的调整,家庭成员关系的平衡等方面,妈妈们需要学会迅速转变自己的角色,投身到有规律的生活和工作中。
有的妈妈在生完孩子之后,因为和外界接触的较少,很容易产生孤独和抑郁的情绪,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和以前的同事之前的交流也变得很少。
这个时间段需要自己去突破和转变,不仅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也能够宽慰自己的心灵,快乐哺乳!
2,需要保证良好的睡眠情况
对于哺乳期的妈妈来说,高质量的睡眠可以帮助妈妈缓解自身的焦虑,改善自己的情绪状况。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时候晚上没睡好,早上起来之后就头疼脑热,更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所以,需要调整好我们的睡眠情况,才能保证自身充沛的精力。
3,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生活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很多妈妈也会有情绪波动的情况,但是为了孩子,还是要学会自己去调节。
音乐作为一个释放压力,转移情绪的一个好方法,对哺乳期的妈妈是很有帮助的。孕妇们可以听一些节奏较为缓慢的音乐,不仅可以缓解自身的压力,还可以帮助半岁内的孩子平静和愉悦。
4,适当的运动和开展娱乐活动
哺乳期的妈妈经常会因为激素的调整而出现郁闷,心烦,伤感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都可以在瑜伽的优美姿态中得到释放,如果时间较为充沛,可以考虑一些户外的活动,比如羽毛球和舞蹈等,调整自己的状况。
5,家人的陪伴不能少
每天早上和晚上坚持一定的运动和锻炼,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舒畅和自然。除了一个人释放压力和排解忧伤之外,千万不要忽视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可以多和家人进行交流互动,还可以安排定期的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