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良好形象,医院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为医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特开设“科室风采”系列报道,围绕医德医风、科室人才学科建设、医疗技术等方面进行宣传报道,展示科室建设发展成就,医院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孩子,像花园里初生的花骨朵,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近年来,“儿科医生荒”经常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在儿科诊室和病房,常常能见到排起长队的家人和没有一刻停歇的医生,供需之间所存在的巨大缺口,这就要求每一名儿科医生要承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面对这份压力,医院(医院)儿二科医护人员始终坚持“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的工作信念,将压力转换成工作的动力,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医术精益求精,这也让该科在患者中有口皆碑。近日,临报融媒记者走访了该院儿二科,对该科主任闫旭进行了专题采访。
儿二科主任医师闫旭,教授,山东医专儿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医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医院领导小组成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第四届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八届肠外营养学组委员。临沂市医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临沂市医学会第七届儿科学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副主任委员,急救学组委员,临沂市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临沂市医师协会第一届儿科疾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儿科教学和儿科临床近三十年,擅长儿科危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研究。
据悉,医院儿二科成立于年,是医院重点科室、先进科室,自成立以来,科室发展迅速,现有主治医生5人,拥有高级职称两名,主治医师两名,住院医师1名,其中研究生两名,始终秉承“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呵护宝宝健康”的服务理念,经过多年发展,对婴幼儿腹泻、小儿重症肺炎、病*性脑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儿科疾病有丰富临床经验。“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呵护宝宝健康”是儿二科全体医护人员秉承的宗旨,竭诚为宝宝的健康服务。
新的一天在查房中开始
1月21日早上八点,在该院儿科病区,身穿白大褂的闫旭带领着住院医生穿梭在病床间,开始晨检查房。病房里,哭闹的孩子、急躁的家长使得气氛有些紧张,而闫主任却习以为常。面对小患者,他总是很有耐心,一边找话题聊天、一边引导孩子们配合治疗。“来,啊张嘴,让我看看你的舌头。”闫主任一边微笑着对小朋友说,一边用手电筒对小朋友的口腔进行检查。
一线希望,全力抢救
婴幼儿如果生病,病情起伏变化相对于成年患者要快,这也就决定了儿科医护人员们要眼快、腿快、手快。年8月底,医院急救中心接到紧急求救电话,一个12岁的小姑娘在家门口突然晕倒。救护车医院,在急诊科对其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后,立即进行抢救工作。这时,正在休班的儿二科主任闫旭也闻讯赶来并投入到抢救中,他们一致认为,虽然患者病情危重,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全力抢救。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急抢救,患者最后终于复苏成功,生命体征也逐渐回归,自主呼吸、自主心跳也陆续恢复,这标志着对患者的抢救是成功的!因刚抢救过来,患者病情仍然多变,需要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支持,医院协助,为孩子安排转院治疗。“通过我们的专业技能,让患儿脱离生命危险,那份卓越的成就感就是儿科医生最吸引人的地方。”闫主任说道。
细致耐心,科学施治
儿科也被称为“哑科”,因为看病的多是不谙世事的孩童,孩子年龄小不会叙述病情,检查时往往又会哭闹抗拒。“大家可能都觉得儿科医生都很细心,这其实是我们工作的一个要求,因为孩子不懂如何表述,需要医生自己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方式去发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细致耐心,为孩子们解决病痛。”闫主任说道:“在问诊或者治疗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原则,就是要保证孩子的舒适,因为成人看病的时候能够配合医生,而孩子可能没有办法。这时候我们就要尽量让孩子感到舒适,这样治疗的效率会更高。”
许多时候,医生面对的不仅是哭闹的患儿,还有心疼孩子的父母,而对父母进行耐心的解释,让他们配合治疗,也是帮助孩子更快恢复的不二法门。“其实我挺在意家长在我进行问诊的时候说‘哎我在网上查的和你说的不一样’,我想许多同行也曾遇到过,倒不是因为我们对这种情况发怵,而是每个患者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在网上随手查到的信息未必适合患儿,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解释。”闫旭说道:“有的孩子病情不严重却要求进行输液治疗,有的需要进行输液治疗却不愿配合,面对这些患儿家属我们都要一一进行解释——保证患者尽早康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回忆起前些年的工作经历,闫主任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接诊一个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时,患儿突然病情加重,昏迷倒地、呼吸困难并且心跳减速,命在旦夕。在察觉到患儿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表现时,闫旭立刻对患者进行抢救,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经血液检测证实,该患儿为EV71肠道病*感染,这种感染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确诊后,经过该科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患儿脱离生命危险,病情得到控制,并顺利出院。“当时科室的设备和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虽然孩子最后也康复了,但如果有现在的治疗条件,可以让他少受一些病痛的折磨。”闫医生感慨道。
严格管理,精益求精
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闫旭对儿科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医院的儿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从当初的十几张床位到现在三十余张床位,还有一些新的医疗设备,可以说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也让就诊群众越来越满意。此外,儿科每两周都会组织一次内部业务讲座,让每一位医护人员就儿科的治疗、护理进行专业交流、探讨,全员到位,即使休班也会赶来参加讲座培训。据闫主任介绍,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七八年,现已成为科室里的优良传统。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在医疗中的起了很大的作用。儿科护士长左成瑞经常组织护士进行培训、考试、讲座等活动,提高护士们的业务水品。“小朋友的血管比较细,而且配合度也不高,在穿刺的时候一旦哭闹、挣扎起来更不容易进行输液治疗,这对后续康复会有影响。但我们科的护士姐妹,经过这么多年的穿刺磨练,技术都很棒!”左成瑞骄傲地说道。此外,该科经过技术优化,积极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住院患儿可以做到“一次扎针、多次输液”,既减轻了他们穿刺时的痛苦,又可以让他们更快恢复健康。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成了日常习惯。“口罩戴起来了,小朋友的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的,这些控制疫情的手段,对儿科的寻常病症同样有效。”闫旭说道。考虑到很多不寻常的儿科病因为疫情不能到该科进行面诊,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平台进行免费的远程问诊,累计服务了两百余名小患者,既避免了来院就诊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又让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救治,医院该科这一创新服务赞不绝口。此外,儿科护士们还多次到幼儿园开展健康志愿服务,向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普及卫生、急救知识,通过实际行动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多听,多看,多问”是该科在患儿治疗阶段对医护人员的基本要求。虽然儿科工作难度高、压力大,每天都医院里转个不停,但儿科的医护人员们从未抱怨工作的辛苦。在他/她们看来,孩子们的病情牵动着每一位父母的心,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天真无邪、康复后的活泼身影,都成了对他/她们业务能力的认可。
(临报融媒记者汲长良孔令华通讯员曲学明)